节目

解释095:第七品见精映色乃清净四大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24:32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0条评论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我们继续对金刚经第七品“无为”行法的讲解。 我们接着看这段楞严经的下句经文。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我们之前讲过了,佛性在眼根就对应为见精,而和见精相呼应的那个实相就是“色像”,此即此处的“见精映色”。 那么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此处“见精映色”之“色”,指的是实相之净色,也即指的是未被妄想染污扭曲之清净色像。 我们之所以可以断言“见精映色”之“色”指的是实相之净色,主要依据就是“见精”这个表达以及对“见精”之“精”字的理解。 “精”字,形声字,从米,青声,本义作名词,义为: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所以“精,择也。” 所以“精”字本义有拣择的意思,有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的意思。 “精”字后来还有“纯洁、纯净”之引申义。 所以“见精”这个表达,在楞严经中主要表达妄想未起之时,我们的清净佛性于眼根之对映,你也可以理解为“见精”就是我们讨论色像时所指的佛性,“听精”就是我们讨论音声时所指的佛性,其余的“嗅精”、“尝精”、“觉精”和“知精”可以以此类推。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关于“见精”指的是妄想未起之前眼根所对应之fo性,我们有如下楞严经经文可佐证。 楞严经有云:“fo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这句经文我们之前讲过,也即fo告诉阿难,你现在看见我之见,“此见虽非妙精明心”,但此见也并不是完全都是虚妄的,因为“见精明元”,所以此见和实相之见相比,“如第二月。非是月影”。也即此见只是为妄想所扭曲有点失真而已。 从这句经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见精明元”。 所以我们说,“见精”这个表达,在楞严经中主要表达妄想未起之时,我们的清净fo性于眼根之对映,“听精”、“嗅精”、“尝精”、“觉精”、“知精”可以以此类推。 既然“见精明元”,“见精映色”之“色”必然指的是清净之净se。 所以此句经文说“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大家要注意这句经文里最后一部分“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指的是“见精映色”所映之“色”之“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此处“根元”是一个完整的词,是“本质”的意思。 “根元”这个词在楞严经里也不止一次出现,都是作“本质”解。 比如楞严经有云:“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 此句就是,fo告诉阿难,如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乃至一草一叶,如果追问其本质,都有各自体性的话...... 此处我们不过多涉入此句经文的经义,但从这句经文,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根元”在楞严经里是作为一个词来使用,所表达的意思是指事物的“本质”。 所以此处“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句经文,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句,跨过“结色成根”这句,去借用了“见精映色”之“色”做自己的主语。 也即,我们如果暂时忽略中间插入的那句“结色成根”,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见精所对映的就是清净se像,而清净se像的本质其实就是清净四大。至于清净四大指的是什么我们一会儿到了合适的地方再解释。 此处“目为”,是个古文常用的一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就是“应该这样看待”的意思。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我们把“见精”、“听精”、“嗅精”、“尝精”、“觉精”、“知精”所各自对应的六句经文都同时陈列在这里,会更有助于大家理解这句表达的内在逻辑关系。 楞严经云: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从以上六句经文大家可以看出,“见精”、“听精”、“嗅精”、“尝精”、“觉精”、“知精”各自所对应的经文结构完全相同,而且最后一部分全部都是“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也即,“眼耳鼻舌身”前五根所对应之实相“善色”、“善声”、“善香”、“善味”、“善触”,本质上都是“清净四大”。因为意根与前五根有所不同,我们这里先不说意根,等讲到意根时再作解释。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句经文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 先说“见精映色”,告诉你真如自性于眼根起用会生成“色像”这种性质的实相,此“色像”尚未为妄想所染污,所以此“色像”是实相之净色。 然后接着说“结色成根”,也即“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也即于“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之上,你一念无明突然升起了“根尘”之对待。 然后接着说“根元目为清净四大”,也即,说了“结色成根”之后,马上告诉你“结色成根”所成之“根尘”之对待是虚妄的,其实“见精”所映之色本然清净,本质就是清净四大,虚妄根尘是凡夫庸人自扰。 这就是此处“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句式的内在逻辑结构。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其实,《瑜伽师地论》中也有相似结构的表达,对比一下我们可能会对上面的解释更有信心。 《瑜伽师地论》云: “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se。无见有对。”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se。无见有对。” “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se。无见有对。” “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se。无见有对。” “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se。无见有对。” 你看《瑜伽师地论》此处的五个句子结构也完全都是对等的,如果我们把“眼识所依......”这些无关的地方略去仅保留中心语,这五句经文就会变成: “眼谓四大种所造......净se。无见有对。” “耳谓四大种所造......净se。无见有对。” “鼻谓四大种所造......净se。无见有对。” “舌谓四大种所造......净se。无见有对。” “身谓四大种所造......净se。无见有对。” 而楞严经里相关的经句,如果把中间那句根尘之对待升起略去的话,这些经句就会变为: “见精映色......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听精映声......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嗅精映香......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尝精映味......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觉精映触......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通过对比你会发现,《瑜伽师地论》和《楞严经》关于真如自性于“眼耳鼻舌身”前五根起用所生实相之描述,完全是一致的。 《瑜伽师地论》中的眼,指的就是楞严经中的“见精”所映之“色”,《瑜伽师地论》中的耳,指的就是楞严经中的“听精”所映之“声”。其他三根可以例知。 在《楞严经》的表达中,前五根所显之实相,比如“见精”所映之“色”等等,本质皆是清净四大。 在《瑜伽师地论》的表达中,前五根所显之实相,也即“眼”“耳”“鼻”“舌”“身”,皆是四大种所造净se,这个“四大种所造净se”,就是《楞严经》中的“清净四大”。 为了强调佛性与实相本无二,《瑜伽师地论》上述五句经文每一句末,都有一句“无见有对”,这里“无见”指的就是佛性,“有对”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种净se之实相。 这样一对比,我相信大家于我们对“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句式内在逻辑关系的解释会更有信心。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我们下面再回到“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句经文本身的解释上。 刚才我们说了,中间这句“结色成根”表达的是,于“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之上,一念无明突然升起了根尘之虚妄对待。 大家要注意这句“结色成根”之“色”,指的是狭义的眼根所对应之“色尘”。也即此处“结色成根”之“色”,和它紧挨着的上句“见精映色”之“色”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见精映色”之“色”,表达的是妄想未起之前真如自性于眼根所生之清净“色像”,是那种如镜显像般的清净“色像”。 “结色成根”之“色”,表达的是“我想”、“人想”、“众生想”妄想升起之后,诸妄想对“见精”所映之如镜显像般清净“色像”扭曲加工后所成的失真之“色尘”。 所以失真之“色尘”,和“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之间的关系,就是第二月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眼睛好着的时候直接看,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月亮,如果你用两个食指按住两个眼角往外“扯”,这时眼睛一受力就“花”了,原来看到的月亮好像移位失真了,楞严经里把这个移位失真的月亮就称为第二月。 所以凡夫的见闻觉知仅仅是失真而已,这种失真是依于真实而起的。 那么此处的“结色成根”之“结色”具体是怎么结成的呀? 就如楞严经所说:“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我们之前讲过了,那种眼根显现的、空空荡荡的、色调均匀一致的“晦昧”色像,我们凡夫经妄想转识所转后,就认为“虚空”,此为“静成虚空”。 那么在此眼根显现的、空空荡荡的、色调均匀一致的“晦昧”色像中,如果某部分区域色调突然加深变暗,与周围色调均匀一致的“晦昧”色像构成明显的明暗度对比的“边缘”,我们凡夫经妄想转识所转后,就认此“色调突然加深变暗区域”为“物质”。 不同的暗度我们凡夫会认为是具有不同“质感”的不同的物质。 此即“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楞严经里“结暗为色”和“结色成根”两处表达里的“结”字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表达的都是物质因“聚合”导致“凝结”“凝固”变坚固从而能自持的意思,比如水凝固成冰这个过程就称为“结冰”。像“结晶”“板结”等词里的结字表达的也同样都是物质因“聚合”导致“凝结”“凝固”变坚固从而能自持的意思。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凝结”“凝固”对应的英文表达就是“harden”或者“solidify”,我用英文这么一解释懂英文的同学就更能准确理解此处“结暗成色”和“结色成根”之“结”字所表达的意思了。 楞严经此处凡夫“结暗为色”这个妄想,其实就是金刚经第三十品fo所说的凡夫“一合相”妄想,凡夫“一合相”妄想的问题我们等到了讲解金刚经第三十品的时候会花大力气解释清楚。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之“结暗为色”,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于清净眼根净se之上会突然升起“妄计”妄想(“妄计”为楞伽经里的表达,解深密经里的相应表达为“徧计所执”)。比如我们看到一块钢,其实没有什么一块钢被我们看见了,只是“见精映色”眼根生起一块暗的色像而已,可是凡夫的“妄计”妄想会突然觉得这块暗的色像有空间占位感且有“实体”有钢材特有的“质地”坚固能自持。也即是,眼根所现净se被凡夫的“妄计”妄想一转,这块暗的色像突然有了立体感成了有“实体”有钢材特有的“质地”坚固而能自持的一块钢。此即此处“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之“结暗为色”所表达的意思。 “妄计”妄想导致“结暗为色”,而一旦妄计“结暗为色”,那么那种相异相待之“缘起”妄想(“缘起”为楞伽经里的表达,解深密经里的相应表达为“依他起”)必然同时起,此时这个世界于凡夫的妄想中便会“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比如有钢这种物质,有铝这种物质,还有玻璃这种物质。玻璃装进铝合金的窗框中就成了一个铝合金的窗户,这个窗户外面为了防盗可以再装一个钢质的防盗栏。我上面描述的窗户景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这个窗户景象完全是凡夫通过“妄计”和“缘起”两种妄想妄想出来的。 凡夫的“妄计”妄想,导致“结暗为色”,凡夫一旦“结暗为色”,钢、铝、玻璃等这些不同材质的所谓物质于凡夫的妄想中就构造出来了。当我们把不同材质的物质组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更复杂的物件的时候,比如上述的带防盗栏的铝合金窗户,这个复杂物件中的不同构成材料必然通过各自相毗邻的结合处边缘形成相异相待的局面,此相异相待想即是缘起妄想。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7 由于“妄计”和“缘起”两种妄想扰动,这个世界于凡夫的妄想中便会“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这个“炽”字,表达的就是火烧得很旺盛那种样子。 大家想象一下那个火焰,其实火焰每部分的暗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火焰会呈现出一种立体感,但是虽然火焰有很强的立体感,但是火焰其实是没有什么实体的。 所以说,“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这个“炽”字用得也非常好。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表达的即是此处的“结暗为色”。 其实“结暗为色”这个“妄计”妄想升起的过程,用五阴的表达来表示即是五阴之色阴妄想升起的过程。 楞严经有云: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从此段经文关于色阴的描述我们可知,“色阴妄想”的本质是“坚固妄想”,此处“坚固妄想”之“坚固”,指的就是色阴妄想下的物体有实体有质感坚固而能自持那种妄想。 明白了“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之“结暗为色”所表达的意思,那么你自然也就明白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经文里“结色成根”之“结色”所表达的意思了。 我们这节课正在讲的主经文是: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此句经文中“结色成根”里的“结色”,和此句经文中“由明暗等二种相。形”里的“形”,是呼应关系。正是由于于色阴妄想中某色尘“结色”有了空间占位感且有“实体”有特有的“质地”坚固能自持,凡夫才于闭眼睁眼间妄想某色尘“现形”了。 比如,你睁开眼看见一栋楼房,也即,你睁开眼看见一栋楼房在你眼前现形了,其实这个所谓的“你睁开眼看见一栋楼房在你眼前现形了”,表达的就是你于色阴妄想下“结色”觉得一栋楼房有实体坚固拥自性自持耸立于你眼前,所以我们说“结色成根”里的“结色”,和“由明暗等二种相。形”里的“形”,二者是呼应关系。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8 那么“色尘”一旦于色阴妄想中“结色”,也即,那个被看的对象一旦具备,能看之眼根必然同时俱现,此即“结色成根”,也即,“色”一“结成”,“根”必然同时“成”。 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了,“根尘”、“能所”都是互为依存的概念,正如楞严经所说“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此句“结色成根”,正好对应此段经文最初那句“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因为我们前面讲了,“粘湛发见”之“见”指的就是六入之“见入”,而根尘对待起才有六入。 那么这里必须要注意此处“结色成根”之“根”,指的是那种“能看的感觉”,此处“结色成根”之“根”,并不是指那个肉眼眼球。 我们之前已经解释过了,楞严经里出现的“根”字大部分时候都是指“能看的感觉”,和“有所看”相对应。也即,“能所”指的就是“根尘”,“根尘”指的就是“能所”。 楞严经里,fo明确说过肉眼、肉耳、肉鼻、肉舌、肉身都归为“身”。 如楞严经云: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此句经文我们之前解释过,“则汝心中。以何为鼻”?如果“鼻”指的就是嘴巴上面“肉形双爪之相”的肉鼻的话,“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也即那个肉鼻属于肉身,“名身非鼻”,也即我们应该把那个肉鼻称为身而不是称为鼻。 所以楞严经此处“结色成根”,其实说的就是楞严经别处所说“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那么“见精映色......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又是怎么回事儿呢?用《瑜伽师地论》的说法,为什么说“眼谓四大种所造......净se”呢? 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必须给大家展现出一幅户外的画面。所以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读楞严经,你最好到户外去读。到户外去,六根所映就会非常立体丰富,这时你的六根所映,随时都可能向你说法解法。 这是研读楞严经的一个小秘密,很多人不知道。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9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想象你正在公园里读楞严经,读到这句“见精映色......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感到不知所云,你放下经卷,抬眼望向了前方。 前方最远处是土堆起而成的公园小山,公园小山和你之间还隔着一个很大的湖,小山巍然不动,湖水碧波荡漾。 湖水里种了很多荷花,晚秋时节荷花虽然已不见踪影,但荷叶尚绿,在秋风里摇曳。 就是这么一副眼根户外景象。 刚才这个描述,曾是我亲眼所见,只不过你现在需要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当时我亲见这幅户外景象时,这个户外景象本质上就是一副眼根色像,也即,这个户外景象本质上就是楞严经此处所说的“见精映色”。 而刚才我们所描述的这幅“见精映色”,其实已经涉及到地、水、风三大了,火大是地、水、风三大互相转化背后那个温暖之相,这里没有涉及。 远处那个小山,于眼根色像中魏然不动,你只要妄想一动,它就是地大。 中间那个湖水,于眼根色像中碧波荡漾,你只要妄想一动,它就是水大。 湖水中的荷叶,于眼根色像中随风摇曳,你只要妄想一动,它就是风大。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摇曳的荷叶体现的是风大呢?其实,摇曳的荷叶既体现地大又体现风大。 飘动,即是风大,事物于动中更显质感,所以地大正是由于风大的存在更得彰显。 你看,荷叶摇曳,看到荷叶摇曳你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荷叶的那个杆儿有很好的韧性?韧性即是质感。 所以荷叶的质感,于摇曳飘动中更能彰显出来。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楞严经里讲“起为世界。静成虚空”的时候,说支持这个世界的最底层的是“空轮”,也即虚空,而“空轮”之上紧接是“风轮”,“风轮”之上才是“金轮”,为什么是“风轮”支持着“金轮”呢?此处“风轮”就是风大,“金轮”就是地大。 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凡夫妄想起的时候这个过程非常微妙,你先是把空荡荡的“晦昧”妄想成了虚空,空大即起。而于虚空中,你开始产生飘动妄想,而于飘动中,那些总是整体一起飘动的,你妄想为具有各各不同质感的物质,此即地大。 所以往细微处探究,是风大在前,地大在后的。

2023-10-2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0 回到我们的主题,我刚才所描述的“见精映色”,其实一下就涉及到了地、水、风三大。 但刚才我说的时候也强调了,“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要想转变为地、水、风三大,你妄想必须起,也即,你必须“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也即,依于“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你必须展开诸根关联妄想,从而赋予如幻“色像”不同暗度区域以不同质感,这样经过你的妄想“加工”,“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就会被妄想成“起为世界。静成虚空”。 比如于小山之清净“色像”,诸根关联妄想起后,你会感觉有个“小山”之实体存在,这个小山坚硬、阻碍、不可穿越,所以你觉得小山“巍然不动”。 于湖水之清净“色像”,诸根关联妄想起后,你会感觉有个“湖水”之实体存在,这个湖水流动、湿滑、清凉,所以你觉得湖水碧波荡漾。 所以在我们所举的这个具体的例子中,地、水、风三大,都是依于“见精”所映清净“色像”,随妄想转识起而俱起的。 当我们妄想转识止歇,当我们以如幻“色像”去如实观“见精”所映清净“色像”时,此“见精映色”之所映“色”,我们就会如实观作“清净四大”。 那么语言表达上,既然都清净了,为什么“清净四大”还要保留“四大”这个说法呢? 就是要告诉你“缚脱无二”、悟前悟后没有两个东西,“清净四大”具备凡夫妄想之“四大”的所有东西除了没有妄想之外。 所以“清净四大”这个表达恰到好处! 此即何谓“见精映色......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也即,眼根“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虽然你一会儿觉得看见了山,一会儿觉得看见了水,其实都是你自己妄想在作怪,这个“见精”所映之清净“色像”本身清清净净,不为妄想所动,你觉得看见山时,它本质也只是一个如幻之“色像”罢了,如镜显像,你觉得看见水时,它本质也只是一个如幻之“色像”罢了,如镜显像。 所以“见精”所映之“色像”,本质上我们应该以“清净四大”观之。

2023-10-28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