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02:第八品未能自度然已能度彼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14:3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6条评论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我们继续对金刚经第八品的讲解。 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佛复告善现言:「善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满七宝,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缘,所生福聚,甚多于前,无量无数。何以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诸佛世尊,皆从此经生。所以者何?善现,诸佛法诸佛法者,如来说为非诸佛法,是故如来说名诸佛法诸佛法。」 金刚经里,佛多次赞叹了“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而且越往后这种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赞叹的力度越大。 那么从佛赞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的这个话语里,有几个关于“谁能讲经说法”的细节我们需要注意。 第一个点就是,并不是只有出家人才可以讲经说法。 从上面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佛在赞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时,佛的措辞是“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佛并没有说“若比丘,比丘尼”。 所以讲经说法这个事,是谁有本事谁讲。 学习佛法这个事,是“依法不依人”,而法无在家、出家之分,所以谁有本事把正法说清楚,谁就可以讲经说法。 反过来,即使你是出家人,如果你于正法没有领悟,你也不应该讲经说法。 所以有些人会以讹传讹,说不是出家人不能讲金刚经,这种说法显然是胡说八道,因为金刚经里佛自己亲口说了,“善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满七宝,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缘,所生福聚,甚多于前,无量无数。” 这是关于谁能讲经说法的第一个点。

2020-05-0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第二个点就是,讲经的人,于大乘佛法证悟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讲经说法。 有人常常质问讲金刚经的人,说你自己证得无余涅槃没有啊,你居然敢讲金刚经? 这样说就是外行话,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等自己证得无余涅槃才能开讲金刚经。 其实,关于讲的人自己证悟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开讲金刚经的问题,佛在金刚经上面的经文里也算是给了指引。 佛说,你懂多少可以讲多少。你懂一个四句偈,你就可以讲一个四句偈。佛说,你把金刚经里的一四句偈讲给别人听,也功德无量。 当然,如果你于金刚经全经都可以做到“究竟通利”,你就可以给别人系统的讲金刚经全经。 但不管你讲多讲少,你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于要讲的内容“究竟通利”,这样你在给别人讲的时候可以“为他正说,显示其义”。 我们大家在读金刚经的时候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佛在金刚经里是非常鼓励大家为别人宣讲金刚经的。佛在金刚经里不断的通过作对比的形式来赞叹“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宣说金刚经”的功德。我想只要大家读读金刚经自己本身的经文,大家就能明白我们上面给大家讲的关于“谁能讲经说法”这个问题的两个点,在金刚经里都是有依据的。

2020-05-0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下面,我们会再引用几段经文,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人自己还没证得无余涅槃,却可以给别人讲解大乘了义经典。佛在不同的经典里,对这个问题都作过明确的解释和指引。 我们下面引用这几段经文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于大乘佛法之修持问题上,“悟”和“证”的区别和关系。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在之前的讲解里已经有所涉及,今天于这个问题等于是再添补充与佐证。 法华经云: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2020-05-0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那么这段经文的经义本身比较清晰,我们就不逐句解释了。 在这段经文里,佛告诉常精进菩萨,如来灭后,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因他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他能“得千二百意功德”。然后,他“以是清净意根”,“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也即是,他靠此清净意根,随所说法,义理“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而且这里大家注意,他之所以能“得千二百意功德”,正是由于他“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法华经所致。也即是,在意根清净之前,他就已经量力而行在为别人解说法华经了,而他为别人解说法华经积累的功德,可以令此人意根愈发清净。 也即是,量力而行为他人解说佛经,可以令讲解的人于佛法的领悟力更强,这里面有个良性循环。 这段经文后面还说,此人“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从这句经文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人虽然自己还未征得“无漏”之智,这个人虽然自己还未证得无余涅槃,但他的意根已经如此清净,所以他的所思、所想、所说,皆是佛法,此人所说诸法,皆不违“先佛经中所说”。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你不需要等到证到无余涅槃那一天再去说法。只要你确信自己已经领悟了的法,你就可以去说。你把自己已经明了的法给别人宣说,这个说法的功德本身会让你明了更多的法。所以“说法”和“明了更多的法”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当然这里有个首要的前提,就是你一定要确保你于自己所说的法有把握,你要确保你在为他人说的法是在“为他正说,显示其义”。 你明了的少可以少说,你明了的多可以多说,你不明了就不要说。 所以是否可以说法的道理就是如此的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一点也不神秘。 那么从我们引用的这段法华经的经文,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说法也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佛并不要求证得无余涅槃后才能开始说法。 所以佛在金刚经里说,你有能力给别人解说一句金刚经里的四句偈,你因此宣说正法而得的功德,都比以三千大千世界盛满七宝做财布施而得的功德大。那么佛的这个说法,隐含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你明白一个四句偈,你就可以给别人只说这个你明白的四句偈,没必要非要把佛法全部明白了再去说。 你可以少说,也可以不说,但你千万不能去说你不明白、没有把握的东西。

2020-05-0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下面我们再引用一段《无量义经》里的经文来说明这个问题。 无量义经云: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于诸众生生怜愍心。于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经人亦复如是。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体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那么此段经文经义本身比较清晰,我们就不逐句解释了,我们下面把此段经文表达的要点总结一下。 此段经文在某些点上表达了和上段法华经一致的意思,也即是,一个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他自己还没能力把烦恼除尽,他自己还没能力出离生死轮回,但是,这样一个自己尚无法出离生死轮回的人,可以做到于大乘佛法法理先行了彻。 也即是,就如我们之前讲到的,修行人总是应该先开悟,然后再依据悟到的那个正法如法修行,最终达于亲身体证。 也即是,就如我们之前讲到的,实相,在你亲身体证之前,允许你先把它看得清清楚楚的。 佛在这段经文里,通过一个船师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人,虽然自己还无法除尽烦恼,摆脱生死,但他可以提前开悟,于大乘佛理了彻无碍。 那么这样一个已经开悟,已经于大乘佛法了彻无碍的人,虽然自己还无法除尽烦恼,虽然自己还无法摆脱生死,但他于佛法了彻无碍之后,由于他“于诸众生生怜愍心”,由于他“于一切法得勇健想”,这时他“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也即,这时他已经可以如一个有力壮士能力负重担一样,荷担如来家业了。 也即,此时,虽然这个人自己烦恼尚未除尽,自己尚无力摆脱生死,但由于他于大乘佛法已经了彻,而且悲心已起,这个人此时已经可以担负起大乘佛法的传承重担,他此时“未能自度已能度彼”,他此时已经有能力“担负众生出生死道”。

2020-05-05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所以从此段经文我们可以明白,对于传承佛法来说,“传承的人是否自己已经做到了亲身体证”不是必要条件, 传承佛法的必要条件是“传承佛法的人自己一定要于佛法佛理了彻”。 因为从规律上来说,一定是先开悟、于佛理了彻,后亲证。而佛在这里就是说,一个人开悟、于佛理了彻之后,尚未亲证之前,已经可以开始说法了,已经要开始说法了。 因为就如楞严经所云: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也即,就如我们刚才所说,所谓证悟的过程,一定是悟在前证在后。你一定是先看到了那个实相是什么样子位于何处,然后你再奔赴那个实相而去。 也即,你一定是如灵光乍现般的一下突然明白了,然后你再按你领悟到一步一步去行去证。 开悟就像一道闪电突然照亮整个山谷,而证就好像你按此亮光照亮的路径,一步一步往山顶攀登。 所以悟和证是这样一个关系。 路都没看见,你是不可能证的。反过来,路看清楚了,也不代表你已经到达目的了,你还要一步一步亲自走过去到达才算到达了目的地。 可是,从佛法传承的角度来讲,一道闪电掠过,路自己看的已经真切清楚了,就已经可以给别人指路了。也即,你看清楚路后,你不需要非要等到自己已经亲自走到了目的地后你才给别人指路。 所以,佛在此段无量义经里就作比喻说,已经开悟于佛法了彻但自己还无力亲证的人,就好比一个船师一样。此船师由于自己众病缠身,无力渡河,只能“安止此岸”,但此船师有坚固船,他可以指导别人如何驾驶这艘船渡河,也即,此船师虽然自己众病缠身无力渡河,但在他的指导下,身体康健的人可以利用这艘坚固的渡船先行渡河。 佛说,“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但这个于佛法了彻的人虽然自己“安止无明老死此岸”,但他“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也即,这个于佛法了彻的人自己虽然尚无力出离生死,但他已经了彻的佛法“能度众生”,“能如说行者得度生死”,也即,那些听闻这个已经于佛法了彻的人所说之法的人,如果能按他们听闻的正法如法修行,他们是可以先行得度生死的。 那么上面,我们等于是通过引用妙法莲华经的一段经文和无量义经的一段经文,对悟和证的关系,以及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法,什么时候可以说法,给大家做了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阐释。

2020-05-05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