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饕餮与人面:青铜时代的奇特审美

主播: 后浪学堂
最近更新: 2021-01-11时长: 21:31
央美名师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本期详情

·为什么会有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文化的特殊之处?

·夏商周时代的青铜礼器、三星堆、新干大洋洲。

·青铜的纹饰,人面,动物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艺术史》第2课。今天我们来讲讲青铜时代。


青铜与青铜时代


什么是青铜时代?大家先听我唱一首歌吧,这是哈佛大学上中国历史课的时候,用来记朝代名称的小口诀: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Republic,元明清Republic,毛泽东!毛泽东!


这歌很有意思,最开头,是“商周”,这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歌的结尾,是毛主席,是旧的中国历史的结束,也是新中国的开端。请注意,我们从中学历史课本上学到的,通常是说“夏商周”三代。但“夏”究竟存不存在,国内外的学者们还在讨论。而商代时中国文明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成熟的文字系统,一个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一个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都是在商代开始有的。


商和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那么,什么是青铜呢?


铜是人类最早开采并进行冶炼的金属。自然界中的铜是红铜,因为呈现紫红色,也称紫铜。在红铜中添加上不同比例的锡和铅,就成了一种最早的合金,称作青铜。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青绿色的青铜,是铜锈,并非青铜本来的颜色。大家或许想不到,刚刚铸造完成的时候,青铜器是金黄色或者肉红色的,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所以,古代称呼青铜器,就一个字——金”,黄金的金。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几位农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西周的青铜器窖藏,里面不少铜器都没有长锈,而是泛着金黄色的光芒。


四十三年逨鼎(乙),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王的权力:恐怖与艺术)

一想到商周时代,不知道大家脑袋里首先浮出的是什么?虽然青铜器是商周时代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物品,但估计大家想到的还是封神榜吧,是商纣王的酷刑,或者是被迫吃下用儿子的肉做成的肉羹的周文王,总之,是一个充满魔幻色彩又让人不寒而栗的时代。大家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武官村大墓吗?河南安阳的那一片发现了许多商朝大墓的地方,被称作“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大墓中,伴随着许多青铜器的,还有79个殉葬的人的森森白骨,其中34个只留下了用青铜的兵器齐刷刷砍下的人头。


铜是最早的贵金属,统治者们垄断着铜矿,杀人的兵器、祭祀神灵的礼器、乃至日常所用的钱币,全都是青铜的产物。要说最早的青铜器,还真的与恐怖有关系。大家知道一种酷刑叫做“炮烙”吗?据说就是由商纣王发明的。把人绑在烧红的青铜柱子上,生生的做成烤肉。后来人们想象佛教中十八层地狱里的酷刑,首当其冲的还是这种炮烙铜柱。配套的还有巨大的青铜鼎,鼎下烧火,把人放在里面生生的煮。史书记载,公元前868年,周朝的一位天子,真的就把齐哀公用一个大鼎给煮熟了。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32公斤,水煮活人,绰绰有余。


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后期 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以收藏青铜器而著称,青铜馆的第一件展品,是一面据说是“夏”代晚期的钺。“钺”本来是一种刑具,用于腰斩或者枭首。这把钺的刃口长36厘米,宽33厘米,沾没沾过鲜血,不得而知。掌握生杀大权,斧和钺自然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让人臣服于它的威猛与血腥之下。1965年,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2面商代的铜钺,表面用镂空的手法铸造出了表情奇特的人面,大眼睛,卧蚕眉,最奇怪的是可以用血盆大口来形容的大嘴,嘴角一直咧到眼皮底下,恍惚让我想起了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面演的小丑。连嘴里的牙也一清二楚。


“亚丑”钺,商代,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


大嘴是这个人脸最核心的部分。在江西新干大洋洲,也出土了一柄商代铜钺,眼睛鼻子啥的一概没有,只有一个咧开的硕大的嘴,里面长满交错的尖牙。当一柄斩杀人头的钺变成一个咧嘴大笑的人头的时候,那种恐怖的威慑力不言而喻。大家可以想想看到万圣节的南瓜灯时的心情。

这咧嘴的人头,让我想到了后来的鬼头刀。或者是宋代以来的盾牌上常见的怪兽头。在古代的监狱门口,也常用张开大嘴的怪兽头作为门楣上的装饰。这也许都可以追溯到商代刑具上的人面。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盾牌上,确实有一些都装饰着咧开大嘴的青铜人面。那诡异的露齿之笑,让多少人战栗得直不起身!

 

(神灵与祖先:饮食与艺术)

我们可以把给人震慑和恐怖之感的青铜器称之为“王的艺术”,因为它们彰显的是商王和周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青铜器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作为“神的艺术”。


有朋友问我,尽管自己对中国的青铜器了解的很少,但是一到国外博物馆的展厅里,一眼就能辨认出哪些是中国的青铜器。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吃货。


铸造青铜的技术,中国虽然要比最早的两河流域晚了差不多一千年,但是,中国发展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青铜文化。其他文明中,大多用青铜铸造兵器、车马器,或者雕像。而在商周时代,大量青铜用于铸造数不清的容器。大致分为4类。第一类是烹饪用具,主要是用来烹调肉类的。分水里煮,和隔水蒸二种。“鼎”是其中最主要的,用于水煮,有个成语“人声鼎沸”就是这个意思,或许可以想象成超级火锅。饭菜做好后要开吃,所以第二类就是食器,做好的食物被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食器里面。比如,用于装粟米、稻谷等粮食的是簋、簠、敦等,肉煮好后切开,大概也会装到里面。簋像是一个双耳的大缸,没有盖。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豆”的容器,装的是调味的肉酱或腌制的食物。吃饭时不喝酒不行,所以第三类是酒器。酒器种类很多,装酒的有尊、彝、壶、罍等等,饮酒的有爵、觥、斝等等。饭前饭后要洗手,平时还要洗澡,水还可以当镜子来照,所以第四类是水器,如盘、匜、鉴等等。


那时的人们吃得简单,青铜的饮食器具却很复杂,因为这些青铜器大部分都不是为了活人而铸造的,而是为了祭祀神灵和死去后也变成神灵的祖先,是供他们饮食所用。还有一些青铜器是在特殊的宫廷典礼和宴饮的场合使用,也不是寻常的日用品。这种特殊功能是我们理解青铜器的重要前提。古人常常称这些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青铜容器为“礼器”,用来与生活中使用的日用器具相对应。“礼”的本意就是祭拜神灵的仪式。我们今天的文化也深受影响,我们所说的婚礼、葬礼、典礼都带有“礼”,不遵循礼,就会变成“非礼”。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青铜器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东西的价值,常说“贵重”。这其实就是从对青铜器的形容中引申出来的。这种沉重的金属物品,被认为是可以永垂不朽的。从宋代以来,人们就把收藏青铜器视为最高雅的收藏行为。为什么现在国外的很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有很多青铜器呢?其实它们几乎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通过艺术品市场流出去的。历代的收藏者为什么这么看重青铜器?无外乎2点。一是看重青铜器上的铭文,二是看重青铜器表面复杂的纹样。


青铜器往往都是在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铸造的。不少青铜器都会有铭文,记录铸造的场合和原因,尤其是所祭祀的家族祖先的名字。这些铭文可以说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说有一件利簋,铭文记载了周武王灭商的日期,可以应证传世的文献资料的可靠性。

 


牛鼎

同时,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具有高度的书法价值,被称作“金文”。相比起甲骨文简略的线刻,更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1935年,安阳殷墟出土了一对方鼎,一个四面铸有牛头纹样,一个四面铸有鹿头纹样。2个鼎的里面,分别有象形的牛字和鹿字,十分特别。大家因此猜测,一个是烹煮牛的,一个是烹煮鹿的。


牛方鼎里的象形文字“牛”


鹿鼎


鹿方鼎里的象形文字“鹿”


相比起需要专门的古文字基础才能看明白的金文,青铜器表面的纹样是我们更常见的东西。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装饰是一种兽面纹。1981年,李泽厚写了著名的《美的历程》,专门谈到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这种“饕餮纹”,称之为“狞厉的美”。


“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只有头没有身体的怪物,吃人从来不会细嚼,而是生吞活剥。商周时代的人们是否这么理解很难讲,多半是因为后人看到许多青铜器是食器,所以才会把兽面的纹样当成是传说中的饕餮。

青铜器中的纹样一定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青铜器上,纹样一般都有主次之分。一般是有一个很细的底纹,上面再有稍稍凸出的饕餮纹,再点缀着各种凤鸟纹、龙纹,常常还会有一些浅浮雕或高浮雕的动物,装饰在青铜器的把手、足、提梁等地方。青铜器上的纹样究竟有没有意义,其实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尽管大部分还是认为是有意义的,但具体是什么意义,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青铜器上的动物,有的是可以辨认的,比如兔、虎、蝉、蛇、牛、羊、鹿、鱼、象,有的是半真实半虚构的动物,如凤鸟,还有的是完全虚构的形象,如兽面、龙纹。还有一些是自然现象,比如云气、火纹、雷纹。这些不同的纹样组合起来,规律是什么?我们似乎也无法回答。


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这些复杂的纹样常常也是最花费时间的地方。有时候,一个青铜器上,不同的纹样组合起来,遍布全身。而辨认出不同的动物,有时候是要依靠我们找到不同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身体常是很浅的线条,但眼睛往往都会凸起,有时候眼睛中还会有一个小孔,或是一道横线,来表示瞳孔。我们面对各种青铜器,常会感觉上面仿佛停留着各种动物,有的是浮雕,凸出于青铜器的表面;有的是浅浅的纹样,贴在青铜器表面。如果要说商周时代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大概就可以在青铜器里面找一找吧。


春秋战国时代的史书《左传》中,有一个“问鼎”的故事。公元前605年,楚王统帅部队经过了东周王室所在的洛阳附近,周王派一位叫做王孙满的大臣去慰问楚王和楚军。楚王很傲慢,瞧不起逐渐衰微的周王,他问王孙满,我听说了周王的那个鼎,想知道它的大小轻重。这是极为挑衅的问题。因为鼎象征周王高高在上的权力,既然想知道它的大小,就是在觊觎王位。于是王孙满不客气地教训了楚王,说了一段著名的话。大意是王的权威并不在于鼎的轻重大小,而是王所具有德的大小。鼎不是刻意铸造的,而是当年夏朝的王有德,四面八方纷纷图写当地的物象。于是夏王用天下进贡的铜,铸造了大鼎,把各地的物像都铸造在鼎上,应有尽有,于是这个鼎就变成了一本“百科全书”,百姓通过鼎上的图像,都知道了什么是神,什么是奸。


我在想,存世的青铜器上的那许许多多的或真实或想象的神奇动物,还有云气、火纹、雷纹等等,不正可以属于这个传奇的宝鼎上那多种多样的百科全书式的物象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假如王孙满对楚王所说的话是他的灵机一动,他所说的这个鼎的传奇完全是自己编造的,那会不会是因为他平时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从而从上面的各种纹样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是最陌生的。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窖藏中,有一个方鼎十分罕见,四面都铸造有浮雕的男子面部。这四张脸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但很真实。我们看着这个鼎的时候,人面也仿佛看着我们。鼎上的人面,看起来和商代青铜钺上的人面有些相似。但不同又是显而易见的。鼎上的人面,像个真人,脸部有微妙的起伏。而且嘴巴闭着,没有什么表情。

 

人面方鼎 商代晚期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

1959年湖南省宁乡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同样是在湖南宁乡还出土了著名的四羊方尊。四个高浮雕的羊头分别位于尊的四面。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58.3厘米,重34.5公斤

它们与鼎上的四个人面,给我们的感觉类似。我们甚至也可以把它们与牛方鼎和鹿方鼎一块来看,青铜器作为容器的感觉突然减弱了,而是仿佛在转化成浅浮雕、高浮雕的动物或人形。牛方鼎上的牛头,其实与饕餮纹颇有几分类似,只没有獠牙。从这个角度而言,饕餮纹,是否也可以理解为青铜器的设计者们,在试图把看似普通的青铜容器,转化成为一个复杂的作品,从而与神灵和祖先相沟通呢?

 

 

这些问题或许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大概这也正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让我们为之震撼的原因吧。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将会从金属来到美丽的石头,看一看中国古代灿烂的玉器文化。谢谢大家,下次再会!


延伸阅读

《中国艺术与文化》后浪学堂出品

两位美国学者,358幅珍贵配图,深度解读延绵7000多年的中国艺术

定价258元,蜻蜓FM《中国艺术史》用户专项全网抄底价142元


——购课用户可查看特惠链接——

评论10条评论
小瓶盖妈妈

小瓶盖妈妈:讲的专业性太强了,比如那个北斗七星的,我听的云里雾里,老师可以再通俗一点么?

2022-04-03
听七七听

听七七听:你蜻蜓就凑合放几张图意思意思!文呢?后面干脆连图都懒得放了!

2020-05-08
听七七听

听七七听:自己懒,就不能去中读把文稿复制过来吗?

2020-05-08
胖郭盖

胖郭盖:第一次听,就迷上了老师,嘿嘿😁

2020-04-18
135xxxx8920

135xxxx8920:我就是觉得好歹配个图!

2020-03-05
OnlyNorth

OnlyNorth:推荐去京东的银杏树下买(中国艺术与文化),30多吧

2019-12-29
在异乡的画

在异乡的画:请问可以配个的图吗

2019-12-08
莺莺

莺莺:可惜没有图片

2019-11-22
ironguanyin123

ironguanyin123:为什么在国外买要更贵呢?明明英镑汇率还不低啊,汇率算得太贵了吧?

2019-10-31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