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中国艺术是怎样诞生的?

主播: 后浪学堂
最近更新: 2021-01-11时长: 16:44
央美名师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小峰,欢迎收听中国艺术史的第一课,让我们一起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吧。


大家知道吗,在生物学上,我们不是“人”,我们是“智人”。地球的历史有46亿年,智人的历史只有25万年。能够被称为“艺术家”的智人的历史,只有4万年。


而且,在艺术这条路上,中国的智人在一开始好像有点“落后”。


中学课本上,我们都学过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他们会用鹿角刻划一些纹样,会用石子和骨头磨制出一些有造型的小饰品,据说还会在埋葬同伴时撒上一些红色的铁矿粉。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世界上其他一些洞穴时代的人,已经开始醉心于用各种矿物和植物颜料,在岩洞里画下许多野牛、野马和鹿。


不过,“艺术”不能完全用时间早晚来衡量,如果说中国的智人在“艺术”的起跑线上落后了一个身位,但在合适的环境里,他们慢慢的赶了上来。接下来,我会跟大家分享3个故事,究竟哪一个是最早的艺术,我想请大家来评判。


在距今7千年的时候,中国大地上的人类进入了农耕的时代,他们面对着种植粮食、驯化家畜、建造房屋、制造器皿、谋求发展等等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新的思考,产生了新的艺术。

我们的第一个故事,是猪的故事。


公元1973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个早期人类文化的遗址,按照考古学的惯例,发现在“河姆渡村”,就叫做“河姆渡文化”。河姆渡人种植稻谷,还擅长养猪。果然,猪和稻谷的图像,用尖锐的工具刻画在一个黑陶钵上。一棵两边对称的稻谷形象很完整,垂下的稻穗都画了出来,可惜猪只剩下了屁股和尾巴。在更完整的另一个黑陶钵上,钵的外壁两侧刻画了2头猪。


猪纹黑陶钵 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

11.6×17.2×21.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


不过没有稻谷相配。这回我们看清了,猪的鼻子很长,背上有长长的鬃毛,这到底是野猪还是家猪呢?河姆渡人既驯养家猪,也捕获野猪。从他们驯养的家猪残存的头骨来看,与野猪已经有不少区别。不过,在几千年以前,家猪还没有演化成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憨态可掬的形象。结合那个曾与猪一起出现的稻谷,也许可以认为这正是他们所驯养的猪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猪的画法,即真实又抽象,因为它们全部都是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线条和圆扁不一的形状来表现的。而所有的视觉形式,比如描绘猪鬃的一排短线,描绘猪眼睛的圆形,还有猪耳朵与猪身上的叶片形,其实全都在河姆渡人所制作的陶器上刻画出来的抽象图案里有过。也就是说,河姆渡人掌握了一套基本的造型手法,既可以描绘抽象的装饰图案,又可以来表现真实的动物。他们有了一个自己的图像世界。


这件差不多有7千年的长方形黑陶钵,大家可能都能猜到,是一件饮食用具。口长21.7厘米、宽17.5厘米,高11.7厘米。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想,用这个画有猪的钵来喂猪,岂不是萌萌哒?可是,这个黑陶钵,里外都打磨得很光亮,用来喂猪有点浪费吧。它应该还是河姆渡人吃饭的家伙。开脑洞的想想,一个黝黑的钵,盛满晶莹剔透的稻米,浇上几块猪肉,端起来,正可以看到外壁的猪,或者还有稻谷的图案,该是多么诱人的舌尖上最早的中国呀! 


作为人类最早的朋友,猪的形象可能还有特别的天文学含义。至少在汉代开始,已经有一种观念,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可以化为一头猪的形象。新的研究认为,这件黑陶钵上的2头猪,可能就是最早的北斗的象征。猪身上有一个大圆圈,说不准就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星。


从整天打打杀杀的猎人变成定居的农民,原始人类确实需要观测天象,7千年前的中国人,的确已经拥有了一套独特的天文观念。这便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事,天象的故事。


大约65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县一片俗称西水坡的芦苇地里,曾经生活着一个原始人族群。族群中一位地位显赫的人,死后被埋葬在一块大型的墓地之中。沧海桑田,公元1987年的一次考古发掘,打开了他尘封的墓葬,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在这块长4米多,宽3米多的墓中,埋葬了4个人,中间是一位身高1米84的高大的壮年男子,他是墓主人,他左右手两旁,分别用蚌壳摆出了2个动物,东边的像是一条龙,西边的像是一头虎。我们知道,汉代以来的艺术中,确立了“四灵”的概念,即东西南北四方神,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西水坡的蚌壳堆起来的浮雕,不正是青龙和白虎吗?很快,“中华第一龙”的称号就此诞生。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出,这两块蚌塑和整个墓葬是一个精心规划的天文学图像的中心部分。


考古发现的龙虎蚌塑


线索来自于壮年墓主人脚下不远处放置的2根人的小腿骨,紧挨着腿骨还有一个蚌壳堆出的三角形。这2根胫骨并不属于墓中4个人,而是来自于旁边的另一个小的单人墓,这个墓中的骨架上正缺了胫骨。为什么要移入另一人的胫骨?它们和蚌壳的三角形又是什么关系?原来,按照中国古书中的记载,天被分为东南西北四宫,青龙和白虎分别代表着东宫和西宫。北部天空称为中宫,其中心是全年都不会隐没在地平线下的北斗,因此,北斗就成为各种观测的核心参照物。如果说龙虎蚌塑代表着东宫和西宫,那么北斗就是三角形蚌塑和2根胫骨组成的斗形图案,胫骨代表了斗柄。它们完美地模拟了北斗的形状。而位于这个虚拟天宫之中的,就是死去的墓主人,他一定是这个部落的灵魂人物,因为他垄断了与天打交道的权力。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要用人的腿骨而不是蚌壳来标明北斗的斗柄,可能是因为人们最早的测量工具,就是人自己的影子,而测量这个影子的工具,就是人自己的髀骨,也就是腿骨。中学课本上也告诉过我们,中国最早的天文和数学著作,就叫做《周髀算经》,而“勾股定理”就是其中的一个理论。


生活在水中的蚌壳,在当时可能是一种稀罕的东西。用成百上千的蚌壳摆塑出的龙、虎,也因为这种特殊的材料而变得不同寻常。我们甚至可以大开脑洞的想一想,是否我们的先民想用一个一个堆起来的白色蚌壳,来表达繁星点点的天空? 


西水坡出土的其他动物形的蚌塑

死亡是沉重的,我们的第三个故事,是用艺术超越死亡的故事。

公元1978年11月的某一天,河南临汝县阎村的村民们在苹果园中翻土,偶然挖出了十几个大陶缸,最大的一个高近半米,缸身上画有一幅大鸟衔着鱼的图画。


画有“鹳鱼石斧图”的瓮棺 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

47×32.7厘米(底径19.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

河南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考古学把人类最早的历史称为“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新时期时代”大约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在上个世纪初年,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之后,考古学家们就一直在寻找中国最早的人类文化的痕迹。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早期人类遗址最早、最重要,被称作“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大约出现在距今7000年前,持续了2000年。苹果园中发现的那一批大陶缸,其实是大约距今5、6千年前的一批瓮棺。用大陶瓮来埋葬死去的人,是早期人类一种普遍的做法。瓮棺不大,不足以完整地安葬成年人,所以,陶瓮要么是儿童的葬具,要么就是成人二次葬的葬具。瓮棺的底部正中,往往都有一个小孔,这是否表明一种灵魂出入的观念,不得而知。苹果园中画有鱼鸟的大瓮棺,从所有其他瓮棺中脱颖而出,有了名字,被考古学家们命名为“鹳鱼石斧图陶缸”。虽然出土时里面已经没有人类的遗骸,但考古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成年人二次葬的葬具,什么是二次葬?就是在人死后,等他的尸骨腐败,然后搜集比较主要的骨骸,包括头骨、骨盆、脊椎、股骨等,重新安葬。大概就是在数千年前的某一天,一位身分高贵的人的遗骸,被小心翼翼地移入这个精心装饰的大缸之中。在仰韶文化发现的瓮棺中,并不是这个大缸才有图像,但这个大缸上的图像,却可以称之为一幅“画”。因为鱼鸟和斧子所构成的图像,满满地占据了陶缸的一侧,是一个特定角度的图像,就像一幅画面。同时,无论是那只大眼睛、长嘴的鸟、那条鱼,还是那把斧子,都用白色平涂出来,与红陶的深褐色形成对比,形成了一种空间感,仿佛白色羽毛的大鸟衔着鱼站立在一柄竖立着的斧头旁边。鱼和斧头都用黑色勾出了轮廓线,斧头画得最为细致,更是勾画出了手柄处的纹样。大鸟虽然没有勾黑色的轮廓线,却用黑色勾出了一圈大眼睛。可以说具有初步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一种绘画的逻辑,也就是说,画出这幅图像的人,并不是无目的的,而是有意识地用不同形状的线条和不同的颜色去模拟一个物象,然后通过对物象的排列组合,来传达一种特别的含义。


图像往往都是出现在某一个物品的表面。因此,理解绘画图像,要和承载它的那个物品一起来看待。因为鱼、鸟、斧是画在葬具上,它一定和死亡有关系。考古学家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影响最大的看法认为,这个装饰着特殊图画的瓮棺是一位原始部落酋长的葬具,斧头象征着他生前的首领地位。鸟和鱼都是原始图腾,象征着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大鸟是一种叫做鹳的水鸟,是酋长自己部落的图腾,鱼则是敌对部落的图腾。在酋长的带领下,鹳部落打败了鱼部落,所以就以鸟叼着鱼准备吃而表现出来。如此一来,这便堪称是中国最早的一幅纪念性的政治画了。“图腾说”之外,还有另一种“巫术说”。    


1989年,在离发现“鹳鱼石斧图陶缸”20公里远的地方,发现了另一个仰韶文化的遗存,称作“洪山庙遗址”,其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坑,里面有将近200个埋葬成年人的瓮棺。许多瓮棺上都有图像,图像十分丰富,有的画龟和鸟,有的画奔跑的动物和人,有的画像是太阳一样的圆形,还有的画张开腿的男性,并且用泥条塑出了生殖器官。这些形象丰富多彩,显然与部落图腾没有关系,而可能是一种带有原始巫术性质的图像,祈求部落的繁衍和发展。那么,按照这种看法,“鹳鱼石斧图陶缸”可能也是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图像了。 


图腾和巫术,历来是解释原始图像的两个思路。不过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些6、7千年前的艺术,从不曾被任何的文字所记载,我们缺少很多参照系,所以也许永远无法进入先民的心灵深处,去了解它们创造的图像和物品的真正含义。然而,无论是猪纹黑陶钵、龙虎蚌塑、还是鹳鱼石斧图陶缸,我们从中似乎都可以感觉到,对生与死的思考,是它们所产生的最大的动力。我们或许也能体会到它们与后来的文化,乃至我们今天的文化之间的某种关联。它们都反映出了人对生存的敏锐的感知。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对这种感知的视觉表达,都可以叫做“艺术”。那么,谁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家?答案是: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我们那些具有敏感心灵的先民们。


好了,《中国艺术史》的第一课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评论14条评论
➕➕佳佳

➕➕佳佳:这个课程就23节吗

2020-05-13
Li

Li:之前好像还有图吧,记得当时我很开心。

2020-03-16
加粒

加粒:太坑了,不配图

2020-03-06
加粒

加粒:不买还有图,买了什么就剩广告牌了

2020-03-06
Mindy.

Mindy.:让坑了,中读也有这个,而且配图

2020-02-26
雪峰

雪峰:太不用心了,讲艺术史怎能不配图文?

2020-02-08
悠然

悠然:无图无真相,配图配图配图。

2019-11-30
候༣鸟༣

候༣鸟༣:的确需要配图!多久更新一次?期待

2019-11-04
四喜柚子

四喜柚子:老师讲的很有趣~谢谢

2019-10-25
Snow089

Snow089:能否上传文稿及配图,否则听天书

2019-10-25
ももこ

ももこ:黄老师要是能有贴图就好了诶

2019-10-23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