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京剧,你如果具备起码的音准,自然就会产生下一步追求,学唱。也许这时你会犹豫,我嗓子不高、不亮能唱京剧吗?
梨园行有句话:子弟无音客无本。子弟就是艺人,戏曲艺人没有嗓子就好比商人没有本钱。
京剧演唱,作为职业标准,以前是有一个明确的杠杠。中国音乐记谱用的叫工尺谱,别念尺。七个音分别是上、尺、工、凡、六、五、乙。能够唱戏,必须音高要到六字调,低于这个叫趴调,就不能干这行了,乙字调是最高。梨园行把变声期称为倒仓,这是演员的生死关,很多神童都是变声之后毁了,泯然众人矣。
不过,艺术世界总是少不了怪才,有这么几位怪才,不但靠破嗓子唱出了名堂,还给后人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程砚秋的红就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程砚秋小时候嗓子很好,也是变声期变得很苦,嗓音暗沉、沙哑,一连几年都没有好转,按照之前的惯例,他要么改学乐器,要么就只能在戏班里干些杂活,或者干脆离开这个行业。
他生命中有一位贵人叫罗瘿公,康有为的学生。罗瘿公就找到王瑶卿先生,说这个孩子您给想想办法。王瑶卿一看程砚秋这情况,说给我一个月想想。一个月之后,王瑶卿把罗瘿公找来,说我只能试一试,如果不行,我也没办法,万一成了,这个孩子不光自己有饭吃,或许还给后人留下一碗饭。
王瑶卿的办法就是改变京剧旦角儿的发声方法,为程砚秋独创了一种叫高颚调位,脑后摘音的演唱方式,唱腔设计曲折婉转,如泣如诉,这一实验,大获成功,世上出现了程派,今天程派也是京剧界的大家族。因为这种唱法韵味醇厚,太富有感染力。
王瑶卿用同样的方法又创造了一位大师,就是他的内侄,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杨宝森的情况和程砚秋相近,小时候是神童,变声期嗓子坏了,没有高音儿,逢高上不去。王瑶卿把程派的唱法化入老生,形成了杨宝森胸前共鸣,脑后摘音的唱法。今天,杨派是老生行的主流,有十生七杨的说法。为什么学习杨派老生的那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唱法挽救了不少嗓音不高的人。
要说破锣嗓子,那就是麒麟童周信芳先生,嗓子太哑了,以前笑话他的人说是叫街的嗓子。要饭的叫街:老爷、太太呦!周先生也是变声没变好,而且他的嗓音比程砚秋、杨宝森还要命,嘿,人家就另辟蹊径,用哑嗓子唱出味道,而且加强表演,这一下形成了麒派。麒派火到什么程度,以前南方只要是唱老生的,不管是主演,还是配演,没杂味儿,全是麒麟童,一台哑嗓子。当然,这也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你明明有条好嗓子,硬要憋哑了唱,这也是周信芳本人非常反对的。
作为爱好者,想成为票友的你,听了以上的故事,大可以放宽心,只要耳音准,喜欢唱,你就唱,放心大胆地唱,不必在意音高、音量。
唱京剧不是比飙高音,那是喊戏,京剧讲得是韵味,唱得耐人寻味才是最高的标准,嗓门高,唱出来都是评戏味儿,那也不值钱。
倒是现在专业内部有种不良倾向,演员比着谁能喊,拉警报似的歌唱,往往以此博得满堂彩,实际是不入流的办法,俗称洒狗血。明白京剧讲求韵味这一点,在看戏的当中,你也可以品评演员的优劣。
当然,如果你要成为高段位的票友,勤加练习还是必要的。喊嗓子、调嗓子要做成功课,有条件的话,还是和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学习为佳。平时票戏最好留下录音,可以比较自己有没有进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讲到这,咱们这门课也就暂告一段落了。我只是你接触京剧的一个小导游,这个艺术花园丰富多姿,一辈子都研究不完,在享受京剧的过程中,总会有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她吸引人也在于此。希望接触了京剧的你,生活能变得更加充实,爱上了京剧就是一辈子,绝不会是一阵子,有嗜好的人生注定不会空虚。今天,请你听一段陈少云先生独家授权这门课播出的《追韩信.三生有幸》选段。能够做完这门课件,能够与你相遇,实乃我三生有幸!